Google、AWS、微软齐聚加州开大会,AMD弃Oracle而Hadoop
本周公有云市场上的前三名齐聚加州,周二Google Platform Live,周三AWS Summit,周四微软新任CEO Satya Nadella君临。
作为微软的CEO,Satya Nadella不仅仅是讲Azure,还被寄予期望发布Office for iPad。不过我们主要关注的是Azure。
以往我们在文章中经常把Windows Azure简写为Azure,但这回是刻意为之,因为据说微软要把Windows Azure改名为Microsoft Azure。欧美是把姓写在后面,不过对Azure来说,Windows或Microsoft才应该是姓。虽然Windows几乎已成为Microsoft的代名词,但后者毕竟是公司而非产品品牌级别的。
如果属实,我是很拥护这一改变的。如果Office for iPad也如期发布,可以作为Microsoft与Windows解锁(改变大家的印象要难得多)的标志性一天么?
不过,对我们来说,真正的利好是另一条可信度很高的传言,即Azure本周会在中国转正。
还有一条消息就难说对Satya Nadella和微软是好是坏了——拥有微软4%股份的Ballmer在接受华尔街日报的专访时表示,还不确定何时退休。
相比之下,Symantec解雇了任职两年的CEO兼总裁Steve Bennett,任命了Michael Brown。联系?微软现任董事长John Thompson以前是Symantec的CEO……
GigaOM猜测AWS Summit上会宣布WorkSpaces可用(GA,这词儿总拿不准怎么翻译),而AWS的另一个利好传言是NASDAQ(确切的说是NASDAQ在2007年并购的北欧证券交易商瑞典OMX)重新考虑使用基于AWS的FinQloud服务。金融行业和云联系在一起,总是激动云心的,虽然这不是用于交易型应用,但廉价的云服务若能满足所有的法规遵从要求,也是值得大吹特吹一番的好案例。
Google Platform Live则会有万众倾慕的大神出席,包括负责云的Urs Hölzle(The Datacenter as a Computer: An Introduction to the Design of Warehouse-Scale Machines第一二版的作者),和大数据专家Jeff Dean(以BigTable和Spanner闻名)。三家大会的具体情况,本周晚些时候的《今日至顶》会为您择其精要者点评。
昨天我还在某微信群里说,“去IOE”已经不能算是媒体热词,因为已经不新鲜了,今天AMD就出来证明了一把。本来x86天生就是反I(代表Power的IBM)和E(代表传统存储的EMC)的,至于Oracle么……去是最难的,但小i(Intel)和Oracle是合作之外有竞争,Oracle不肯放弃SPARC,而Intel在搞Hadoop发行版。
大家可能还没忘记以前经常传出的“Oracle将要收购AMD”,即使O记收了Sun之后也没停止。O的野心确实是从上到下,但短期内还看不到有跟Intel彻底翻脸的必要。
与Intel不同的是,Intel是帮别人用Hadoop,AMD是自己用Hadoop。我们知道Hadoop和Oracle不是head to head的全面竞争关系,但AMD确实是把276TB的数据从Oracle平台迁移到Cloudera的Hadoop发行版,并进行了对比:Oracle数据库查询结果不能超过10万行,Hadoop则无此限制,且查询更快。
从上面也不难看出AMD用Hadoop来做什么,毕竟交易型应用不是Hadoop的菜。
说到(大)数据,戴尔收购了位于俄克拉荷马Tulsa的数据挖掘和文本分析软件厂商StatSoft,以开展类似SAS和IBM SPSS的业务。前一阵我们提过的Box IPO事宜也有了进展,准备融资2.5亿美元。 可能是花钱太痛快了吧。去年5月才融资的1亿美元就“挥霍一空”,主要被用于全球扩张,并“招揽”了前赛门铁克CEO Enrique Salem,同时思科CTO Padmasree Warrior也成为其新的董事会成员。
如此“大肆”花钱,其2014年的财报自然就不大好看了,尽管营收1.24亿美元(是2013年的两倍多),但仍净亏损1.68亿美元。当然,3.4万多个企业用户,和2500多万的注册用户是其敢于继续“烧钱”的底气所在吧?
Box在这个点IPO,难道这周是企业级云计算的“盛宴”?稍后Google、AWS和微软“云事”,今日至顶将持续为您分享。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知名的投资机构ICONIQ Capital发布了《开发者手册:2025年AI现状报告》,基于对300位企业高管的调研,包括CEO、工程负责人、AI负责人和产品负责人等关键决策者,涵盖了从初创公司到十亿美元巨头的各个发展阶段,深度剖析了当下企业AI产品应用的全貌,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从"如何构思、交付和规模化AI驱动业务"的完整路线。
中科大团队开发出LongAnimation系统,解决了长动画自动上色中的色彩一致性难题。该系统采用动态全局-局部记忆机制,能够为平均500帧的动画进行稳定上色,性能比现有方法提升35-58%。核心创新包括SketchDiT特征提取器、智能记忆模块和色彩优化机制,可大幅提升动画制作效率。
南开大学团队开发出DepthAnything-AC模型,解决了现有AI距离估算系统在恶劣天气和复杂光照条件下性能下降的问题。通过创新的扰动一致性训练框架和空间距离约束机制,该模型仅用54万张图片就实现了在雨雪、雾霾、夜晚等复杂环境下的稳定距离判断,同时保持正常条件下的优秀性能,为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导航等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