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之反击 微软VMware恩仇 HPC桂冠之争

今日至顶20140411:群雄乱战的一周,AWS推出R3实例,为内存计算用户提供更多选择,侵蚀传统企业级市场;IBM再收购Silverpop,加快云进程;微软Azure联合BT抗击AWS,又觊觎VMware用户群;VMware推出Horizon 6,争夺桌面云;印俄联手,欲夺HPC之冠……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本周的IT界的话,那就非“战”字莫属,如果要在前面加一个形容词的话,那就是“乱”。公有云之间的混战持续升级,桌面云之战起苗头,沉寂多时的HPC不甘寂寞,也跳了出来……

AWS挑战传统企业级技术 微软觊觎Vmware

尽管面对Google的发起的“价格战”,AWS处之泰然,但其仍不得不有一丝危机,尤其是面对老牌软件巨头微软Azure。尽管在短期内,这还不足以对AWS带来太大的影响,但未雨绸缪总是要有的。

在这周,AWS又推出了一项新的服务内容——R3实例,面向有内存计算需求的用户,从15GB起步,其最大可提供244GB的内存,和640GB的SSD存储。Google和Azure也有类似的服务,但Google最大提供104GB内存,而Azure则为56GB。从这一点上来看,AWS R3实例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正如上期《今日至顶》中所说的那样,传统的企业级技术未必能引起互联网用户的兴趣,而基于互联网的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企业级市场。诸如AWS R3之类的云服务可看做互联网技术“侵蚀”传统企业级市场的代表。不仅止于此,AWS CTO Werner Vogels还公开表示,正考虑ARM CPU,或将提供RISC-as-a-service,以帮助那么有遗产的用户享受云的弹性优势。

当然,这还只是“考虑”阶段,但谁敢怀疑互联网巨头们的“实力”?譬如IBM,这个被AWS“击败”而在云市场暂时落后的“蓝色巨人”也不得不痛定思痛,收购SoftLayer,扩建其数据中心,以“金钱换时间”,但“云”之功非一朝一夕之事。本周,“蓝巨人”再次祭起“收购”法宝,收购Silverpop,以加快自己的云进程。

相对而言,似乎微软就有觉悟多了,虽然在公有云和私有云方面,其不如AWS和VMware完善,却又分别有AWS和VMware不具有的优势,并有“将公有云与私有云两线整合为一线作战”的感觉。这不,微软刚宣布与英国电信(BT)合作,为那些担忧公有云安全的用户,提供一种绕开互联网的私有连接方式,可在198个国家或地区使用。这可谓借势。

同时,在私有云领域,微软又觊觎VMware庞大用户群,同是本周,微软发布了一项新的技术,用户可将虚拟机从ESXi迁移到Hyper-v环境,将VMDK文件转换成VHD文件,颇有“釜底抽薪”的味道。

尽管VMware目前还没有反应,但这并没有太多可担心的,技术上能解决问题,但用户未必会买账。但似乎VMware也在干同样的事情,这周,VMware推出了Horizon 6产品,目标很明确——思杰。并且,VMware的决心很大,除了从思杰公司挖来两位重要的工程师之外,甚至将自己的对手——微软都拉上了一辆战车,尽管微软与思杰有多年的紧密合作关系。

思杰作何感想暂且不表,而其他几家公司都在有条不紊地布局,以扩大战果。相比于这几家“巨头”,同样是提供企业级云服务的Dropbox似乎就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感觉,继上次Dropbox因为“哈希”技术引起用户质疑其侵犯隐私之后,Dropbox将前美国国务卿赖斯请进了董事会,担任用户隐私方面的顾问。而赖斯素以支持窃听闻名,这可能会让Dropbox用户产生较大反弹。

HPC功耗技术更新 俄印欲夺HPC之冠

据《经济时报》消息,俄罗斯科学院(简称RAS)已经邀请了印度科学研究院,以共同探讨建设一座超级计算机中心的可行性。尽管这项计划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俄罗斯超级计算机厂商RSC已经开始介入其中。目标直指中国的天河二号。

目前俄罗斯的Lomonosov超级计算机排名第三十七、而印度的Param Yuva-II更是仅仅位居全球第八十三位。在IT计算发展迅猛的当下,两者都有必要向“尖端”靠拢。当然,尽管俄罗斯素有活儿糙之弊端,但实力是有的。至于印度,那更不用说,君不见“印度高管”身影已经遍布各大IT公司。Intel自不必说,纳德拉更是坐上了微软CEO的宝座。窥豹一斑,可见印度IT实力之强。

这并非不可能,虽然这几年与HPC相关的技术离大众的视野有些远,但其仍随着IT技术的进步而进步,最显而易见的就是CPU与GPU技术。而现在,富士通又宣称将在两台超级计算机上使用System-on-Chip(SoC)设计方案,并称这将提升40%的处理能力,同时功耗降低一半。

果真如此的话,这将是一项了不起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HPC与互联网巨头们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有些类似,任何一个小的设计都会引发“蝴蝶效应”,功耗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这一点在我们的报告《数据中心2013:硬件重构与软件定义》中有详细论述。

除了富士通的这种降低功耗的技术之外,英特尔与SGI也开始利用3M公司提供的Novec冷却液来降低超级计算机的散热成本,以此达到提升功率密度的目的。据称,英特尔与SGI构建的这套系统每平方米能容纳的处理芯片功耗能达到100千瓦。

从技术角度考虑,这种方案也应该可用于互联网巨头们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OCP提出的Open Rack,英特尔提出的RSA,以及BAT的“天蝎项目”,不都是为了提升计算密度,同时降低散热成本么?

而对于崇尚开源的互联网巨头们,本周还有一个好消息,戴尔推出了一系列针对OpenStack云的大型交换设备,可用于SDN和大型数据中心交换环境。据称,其最高可扩展至528个10/40GbE端口,总体数据吞吐能力达到10Tbps,延迟仅为前代产品的一半。

来源:ZDNetCBSi企业方案解决中心频道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14

04/11

16:40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
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