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借力开源,SoftLayer降价,Nutanix挑衅VCE

今日至顶20140613:继Google云开启价格战模式之后,最近又宣布一项重要决定:开源其数据中心内部部分技术。此举是为了让更多用户使用Google,赢在未来;另一个公有云巨头,SoftLayer最近也宣布降价,与AWS、Google以及Azure在价格方面保持一致……

如今开源的力量真是越来越势大了,今天早上,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宣布开源其所有的专利技术,以推动电动车市场进步。虽然其CEO伊隆•马斯克不做互联网好多年,但这种互联网人所崇尚的“情怀”却一直都在。

这周或许应该是开源业界值得纪念的一周。除了特斯拉开源之外,互联网巨头Google也宣布开源部分数据中心技术,以更好地推动容器虚拟化技术在数据中心内部的使用。

此次Google共宣布了两项技术开源:Kubernetes和cAdvisor。Kubernetes有助于开发者调度和管理Google云中使用容器技术部署的虚拟机,并帮助开发者在部署容器技术时少犯错误。这项技术在Google数据中心已经使用多年。cAdvisor项目则可通过Google的LMCTFY或者Docker容器库来收集采用容器虚拟化技术的工作负载数据。

而且,Google的两名工程师还将成为容器库的核心维护者,以让容器虚拟化这一开源技术能够发扬光大。当然,让Docker能够在GAE上更好地运行也是任务之一。同时,Google还和Rad Hat、Ubuntu以及Parallels一起合作,旨在让容器技术成为传统虚拟化技术的继承者。

此外,Google的著名科学家、基础设施高级副总裁Eric Brewer也将加入Docker治理委员会,以给开发者提供经验支持。

此举可能是针对Google在公有云市场的竞争对手AWS。

Google对其数据中心的硬件技术十分保密,但在软件方面相对积极很多。不管是Google还是Amazon,都在数据中心领域都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公有云市场表现方面,Google云与AWS却相距甚远。不管是市场占有率还是营收方面,AWS都遥遥领先。在Gartner的IaaS魔力象限中,AWS一骑绝尘,独领风骚,而Google云则还处于第二梯队。

在之前,Google发起了价格战,几乎在同一时间,AWS和Azure都宣布降价,在业内引起一片热议。尽管Google云在成本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仍不足以让其在短期内追赶上AWS。Google迫切需要培养一个广阔的用户市场,开源数据中心技术可能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Google“希望人们在看了Kubernetes的代码之后能够受到一些启发”,如果开发者受到启发,这就意味着其可能采用类似Kubernetes的方式来构建应用,这有利于Google的IaaS服务。并且,Kubernetes很多的功能都与Google的另一个系统Omega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后者,目前,Google并没有透露相关的技术。

Docker容器虚拟化技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可能都是一个“致命的诱惑”,而进入Docker治理委员会,使得Google能够影响Docker的未来发展,同时也能加强其与Google云的联系,借助开源社区,为Google云培育一个市场,有望改变Google云目前的Tier 2局面。

处于Tier 2的厂商希望“力争上游”这是很常见的,包括IBM也不例外。通过收购SoftLayer,原来还在公有云市场“落后”的IBM一下子进入到Tier 2服务商行列,但作为传统IT解决方案供应商的领头羊,蓝色巨人当然不会满足。本周,IBM宣布SoftLayer大幅降价,加入目前AWS、Azure和Google的价格战中。

SoftLayer将对象存储的价格降至每月0.04美元/GB,而Google云同类产品目前的价格是0.026美元,AWS为0.03,Azure则为0.05。从这点上看,SoftLayer的价格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而纵观全球6大公有云供应商,已经有4家杀入价格战,除了Rackspace“花落谁家”暂无定论之外,就剩CenturyLink了,其他小伙伴们想要“上位”,可能需要一些特色亮点才行。

尽管价格战如火如荼,但价格本身不再是决定因素。除了降价之外,IBM也提供了一些额外的特色服务。例如添加了一个名为“Direct Link”的连接选项,其允许SoftLayer用户创建私有云,并从IBM全球的18个网络节点与云建立专用连接。这其实有些类似微软的Express Route服务和Amazon的Direct Connect服务。

现在只要是有关云的市场,都杀伐声一片。公有云战况激烈,私有云也不遑多让。最近,新锐厂商Nutanix的一个测试结果让融合基础架构市场的老大哥VCE有些不爽。据Nutanix,其采用4个自家的NX-3000与VCE的720产品在针对VDI场景进行测试时,其采用更少的机器,更低廉的解决方案成本提供了更高的性能。并且其占据更少的机房空间,降低了散热成本。

对于这个测试结果,我们持保留意见。但对于Nutanix敢于挑战VCE这种行为,是值得赞赏的。在《数据中心2013:硬件重构与软件定义》中,我们认为Nutanix的产品技术在SDS(Software Define Storage,软件定义存储)方面相对较为成熟,作为范例剖析,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就“万能”,相对于EMC等巨头而言,Nutanix还是相对弱小。

又到周五,祝大家周末愉快!

来源:ZDNetCBSi企业方案解决中心频道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14

06/13

17:23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
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