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终于得到了试用阿里云服务器的机会。4核4G的配置不能算低,不巧的是正赶上我出差等任务繁多,使用的深度不够,只能主要谈谈用户体验方面的感受。
阿里云服务器的订购页面,有杭州、北京、青岛、香港的数据中心可供选择
由于对Linux不够熟稔,ECS的配置又足够支撑,我选择了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顺带赠送的系统盘也更大。
实例创建的速度比较快,然后会给阿里云账户绑定的手机号发来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不过,有时密码会怎么照着输也输不对,需要重置一遍才可以。
输入VNC密码之后,可以发送远程命令来操作云服务器(ECS)的用户界面。Windows Server 2012家族(基于令人头痛的Windows 8)本就对鼠标不够友好,键盘输入又受到限制,比较的头疼。这个Windows Server 2012的虚拟机对鼠标尤其不友善,登录时输错密码的话,如果用鼠标点击确定按钮重试,要等一两分钟才会再出现输入框,而如果用键盘回车就一切正常。
另一个问题是Windows Update更新不能,反复尝试都没成功。装上IOmeter粗略检验了一下系统盘的I/O性能,感觉好于预期。
2012和2012 R2分列Windows Server版本菜单的上下两端,排布逻辑令人费解
过了一段时间,也许是之前看得不够仔细,终于在“公共操作系统”的镜像菜单上发现了Windows Server 2012 R2“标准版”,于是,果断更换系统盘……
更换系统盘会发送短信确认
升级到Windows Server 2012 R2之后,可以正常Windows Update了,键盘的问题也得到解决。另外,虽然镜像选择时显示的是“2012 R2 标准版”,安装好后显示的却是数据中心版,感觉“超值”而又符合逻辑。
除了“公共操作系统”,阿里云的镜像市场仍处于免费阶段,可以从中选择中意的镜像使用。
2014年10月,阿里云在用户论坛里发起了手机版的意见调查,并很快推出了手机阿里云Android公测版,可以在“小窗口”上查看阿里云的使用情况啦。
扫码下载后,安装过程与一般的Android应用没有什么不同。印象最深刻的是启动画面总是一闪而过,根本截不下来……
登录不外乎输入用户名、密码、验证码,还要设置类似支付宝的九宫格手势密码。终于进入主界面,就像之前下载页面显示的,目前支持ECS、SLB、RDS、OSS的监测,看“+”号未来肯定会增加的。
CPU、网络和磁盘监测曲线
云服务器基本信息
选择显示哪些服务的信息,在开通服务有限或将来有很多服务可监测的情况下,应该很有价值
经过断断续续的试用,可以直观感受到阿里云的持续改进,可惜新增的ESS(Elastic Scaling Service,弹性伸缩服务)来不及试用了,相信以后还有机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ContextGen,这是首个能够同时精确控制多个对象位置和外观的AI图像生成系统。该系统通过情境布局锚定和身份一致性注意力两大创新机制,解决了传统AI在多对象场景中位置控制不准确和身份保持困难的问题,并创建了业界首个10万样本的专业训练数据集,在多项测试中超越现有技术。
谷歌推出升级版图像生成模型Nano Banana Pro,基于最新Gemini 3语言模型构建。新模型支持更高分辨率(2K/4K)、准确文本渲染、网络搜索功能,并提供专业级图像控制能力,包括摄像角度、场景光照、景深等。虽然质量更高但成本也相应增加,1080p图像费用为0.139美元。模型已集成到Gemini应用、NotebookLM等多个谷歌AI工具中,并通过API向开发者开放。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SR-Scientist系统实现了人工智能在科学发现领域的重大突破。该系统能够像真正的科学家一样,从实验数据中自主发现数学公式,通过工具驱动的数据分析和长期优化机制,在四个科学领域的测试中比现有方法提高了6%-35%的精确度。这标志着AI从被动工具转变为主动科学发现者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