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2018年公有云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后,至顶网又联系了三十名以上在互联网行业长期耕耘的专家级用户,向他们实地了解,当前所在企业的公有云使用情况,以便更加清晰的对目前企业公有云使用状态进行了解。详细统计结果如下:
本次调研共收集了31名企业CTO级别的专家用户,用户所从事互联网运维时间,平均在5年以上。通过微信所收集到的用户位置来看,大部份用户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两地。
在本次调研的三十一家企业中,公司规模在100人以下的有10家企业,100-500人之间的有8家,500人以上的企业13家。
1、云主机使用规模
从云主机使用规模的调研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对新技术接受能力比较强互联网企业,对云主机的使用,也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抱有审慎的态度,有38.7%的用户云主机使用数量在50台以下,基本处于“试水”的阶段。但是也有19.4%用户的已经开始进行大规模云主机的应用,部署台数达到1000台以上。这说明目前企业对云主机的应用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未来公有云主机大规模应用的前景可以期待。
2、公有云使用方向
在公有云的使用方向上,31份用户调研中,有28个用户选择了Web应用。同时还有10个用户在利用公有云进行大数据分析工作,9个用户用公有云进行语音、视频、图像识别类的人工智能工作。区块链、物联网和云桌面应用的使用数均在5个用户以下,由此可见Web应用在公有云上已经占据了主流的地位。
现如今,Web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网页应用,正在向着应用性传输协议的方向发展,除了网页内容之外,图像、音频、视频,这些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数据均在通过一个80端口进行传输。因此,在调研中有绝大部分用户在公有云上使用的是Web应用就不难以进行理解了。
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这两项可以向企业进行“赋能”的技术的使用率还有些偏低,但也分别有10家和9家的企业在进行应用。
至于区块链、物联网这种概念性的应用,目前使用的用户还是偏少,只有5家企业在进行应用。
当前云桌面技术目前无论从功能性、实用性还是可管理性上基本上已趋于成熟,但是其使用范畴可能不太符合互联网企业的应用定位,因此,在本次调研中,仅有一家企业使用。
3、使用过哪些公有云
在用户熟悉和使用过哪些公有云中,阿里云的公有云由于推出的最早,应用功能更加成熟,因此在本次调研中,绝大部分的用户都选用过阿里云,其次则是腾讯云。AWS虽然刚进入国内不久,但凭借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有接近一半的调研用户也使用过AWS的公有云产品。UCloud由于在开源云计算上有很多贡献,在调研中也有9个用户曾经使用过UCloud的公有云产品。而微软和华为两家企业由于向云计算转型时间尚短,因此受企业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在本次调研中有8家企业采用过Azure和华为云的公有云产品。
4、选择公有云的因素
在选择公有云的三个最大因素的调研中,利用公有云减少IT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居于首位,其次是对出于稳定性方面的需求,易用性排在第三位。而技术创新被所有调查者排在了最后,只有7个用户考虑在公有云上进行技术创新类工作。
5、使用公有云中最大问题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使用公有云中最大问题调研中,可扩展性的问题名列第一。也就是说云计算一直在宣传的灵活可扩展,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不少问题尚待解决,这个问题值得今后去深入进行研究。安全性和服务能力问题同时并列第二位,同时稳定性仅以一个用户之差排列第三,看来公有云厂商在这几个方面,还需要再继续加大一些投入,才可以更好的满足公有云用户的实际需求。
6、最好的公有云
在用户心目中最好的5个公有云调查中,均有29个用户对阿里云和腾讯云进行了投票,其次有25个用户选择的是AWS,Azure和华为云均以11票并列第三,UCloud排名第四,金山云第五。
在本次专家调研中我们可以了解,当前公有云应用还是以传统的Web应用占据主导地位,大部分用户公有云主机的使用规模还比较小,在使用过的公有云和公有云满意度中,阿里云和腾讯云排名最前。在使用公有云的主要因素中,成本、稳定和易用排在前三位。但是在使用公有云最大问题中,稳定性问题也很突出,还有排名第一的可扩展性问题也值得去深入进行探讨。
总之,云计算的更多应用尚待深度进行开发,公有云厂商还要更进一步对自身产品及服务进行提升,才可以更好的去满足目前用户对公有云的应用需求。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威胁呈指数级增长。勒索软件、AI驱动的网络攻击和物联网设备漏洞成为主要威胁。企业需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风险评估、安全措施实施和持续监控。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和量子计算为网络安全带来新机遇。组织应重视员工培训、供应链安全、数据治理和事件响应能力建设。
滑铁卢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ScholarCopilot,一个革命性的AI学术写作助手。该系统突破传统"先检索后生成"模式,实现写作过程中的动态文献检索和精确引用。基于50万篇arXiv论文训练,引用准确率达40.1%,大幅超越现有方法。在人类专家评估中,引用质量获100%好评,整体表现优于ChatGPT。这项创新为AI辅助学术写作开辟新道路。
AWS Amazon Bedrock负责人Atul Deo正致力于让人工智能软件变得更便宜和更智能。他在12月re:Invent大会前只有六个月时间来证明这一目标的可行性。Deo表示AI领域发展速度前所未有,模型每几周就会改进,但客户只有在经济效益合理时才会部署。为此,AWS推出了提示缓存、智能路由、批处理模式等功能来降低推理成本,同时开发能执行多步骤任务的自主代理软件,将AI应用从聊天机器人转向实际业务流程自动化。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发布NodeRAG技术,通过异构图结构革新智能问答系统。该方法将文档信息分解为7种节点类型,采用双重搜索机制,在多个权威测试中准确率达89.5%,检索效率提升50%以上,为智能信息检索技术带来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