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2018年公有云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后,至顶网又联系了三十名以上在互联网行业长期耕耘的专家级用户,向他们实地了解,当前所在企业的公有云使用情况,以便更加清晰的对目前企业公有云使用状态进行了解。详细统计结果如下:
本次调研共收集了31名企业CTO级别的专家用户,用户所从事互联网运维时间,平均在5年以上。通过微信所收集到的用户位置来看,大部份用户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两地。
在本次调研的三十一家企业中,公司规模在100人以下的有10家企业,100-500人之间的有8家,500人以上的企业13家。
1、云主机使用规模
从云主机使用规模的调研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对新技术接受能力比较强互联网企业,对云主机的使用,也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抱有审慎的态度,有38.7%的用户云主机使用数量在50台以下,基本处于“试水”的阶段。但是也有19.4%用户的已经开始进行大规模云主机的应用,部署台数达到1000台以上。这说明目前企业对云主机的应用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未来公有云主机大规模应用的前景可以期待。
2、公有云使用方向
在公有云的使用方向上,31份用户调研中,有28个用户选择了Web应用。同时还有10个用户在利用公有云进行大数据分析工作,9个用户用公有云进行语音、视频、图像识别类的人工智能工作。区块链、物联网和云桌面应用的使用数均在5个用户以下,由此可见Web应用在公有云上已经占据了主流的地位。
现如今,Web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网页应用,正在向着应用性传输协议的方向发展,除了网页内容之外,图像、音频、视频,这些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数据均在通过一个80端口进行传输。因此,在调研中有绝大部分用户在公有云上使用的是Web应用就不难以进行理解了。
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这两项可以向企业进行“赋能”的技术的使用率还有些偏低,但也分别有10家和9家的企业在进行应用。
至于区块链、物联网这种概念性的应用,目前使用的用户还是偏少,只有5家企业在进行应用。
当前云桌面技术目前无论从功能性、实用性还是可管理性上基本上已趋于成熟,但是其使用范畴可能不太符合互联网企业的应用定位,因此,在本次调研中,仅有一家企业使用。
3、使用过哪些公有云
在用户熟悉和使用过哪些公有云中,阿里云的公有云由于推出的最早,应用功能更加成熟,因此在本次调研中,绝大部分的用户都选用过阿里云,其次则是腾讯云。AWS虽然刚进入国内不久,但凭借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有接近一半的调研用户也使用过AWS的公有云产品。UCloud由于在开源云计算上有很多贡献,在调研中也有9个用户曾经使用过UCloud的公有云产品。而微软和华为两家企业由于向云计算转型时间尚短,因此受企业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在本次调研中有8家企业采用过Azure和华为云的公有云产品。
4、选择公有云的因素
在选择公有云的三个最大因素的调研中,利用公有云减少IT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居于首位,其次是对出于稳定性方面的需求,易用性排在第三位。而技术创新被所有调查者排在了最后,只有7个用户考虑在公有云上进行技术创新类工作。
5、使用公有云中最大问题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使用公有云中最大问题调研中,可扩展性的问题名列第一。也就是说云计算一直在宣传的灵活可扩展,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不少问题尚待解决,这个问题值得今后去深入进行研究。安全性和服务能力问题同时并列第二位,同时稳定性仅以一个用户之差排列第三,看来公有云厂商在这几个方面,还需要再继续加大一些投入,才可以更好的满足公有云用户的实际需求。
6、最好的公有云
在用户心目中最好的5个公有云调查中,均有29个用户对阿里云和腾讯云进行了投票,其次有25个用户选择的是AWS,Azure和华为云均以11票并列第三,UCloud排名第四,金山云第五。
在本次专家调研中我们可以了解,当前公有云应用还是以传统的Web应用占据主导地位,大部分用户公有云主机的使用规模还比较小,在使用过的公有云和公有云满意度中,阿里云和腾讯云排名最前。在使用公有云的主要因素中,成本、稳定和易用排在前三位。但是在使用公有云最大问题中,稳定性问题也很突出,还有排名第一的可扩展性问题也值得去深入进行探讨。
总之,云计算的更多应用尚待深度进行开发,公有云厂商还要更进一步对自身产品及服务进行提升,才可以更好的去满足目前用户对公有云的应用需求。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科技亿万富翁拉里·埃里森资助的研究团队将向英国牛津大学投资1.18亿英镑,用于将AI技术应用于疫苗研究。牛津疫苗研究小组将领导这一项目,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对严重细菌感染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反应。该项目由曾主导新冠疫苗试验的安德鲁·波拉德教授领导,计划采用人体挑战模型,让志愿者在受控条件下接触细菌,然后运用现代免疫学和AI工具来精确识别预测保护效果的免疫反应,以开发针对致命疾病的创新疫苗。
伦斯勒理工学院研究团队通过网络科学方法首次系统揭示了大语言模型的内部"认知架构"。研究发现AI模型采用类似鸟类大脑的弱定位架构,模块间通过分布式协作而非专业化分工来处理认知任务。这一发现颠覆了基于功能模块优化的传统思路,指出应充分利用网络级协作来提升AI性能。
据报道,ChatGPT开发商OpenAI计划在印度建设一座耗电量超过1吉瓦的数据中心,目前正寻找当地合作伙伴。该设施预计可容纳至少5.9万片英伟达B200芯片。这可能是OpenAI全球数据中心计划的一部分,旨在为国际用户提供更低延迟服务。OpenAI CEO奥特曼将于下月访问印度,公司还计划年底前在新德里开设办事处。
腾讯和清华研究团队首次从数学理论角度解释了为什么AI需要外部工具。研究证明纯文本AI存在"隐形枷锁",无法突破预训练的能力边界,而工具集成能打破这种限制,让AI获得全新的问题解决策略。团队还开发了ASPO算法,解决了训练AI更早使用工具的技术难题。实验显示配备工具的AI在数学问题上全面超越纯文本版本,展现出三种新奇认知模式,为构建更强大的AI系统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