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云能力评估小组始终致力于指导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并为此连续三年进行了公有云的评测工作。现在为了更好适应互联网媒体传播需求,正式更名为至顶懂云帝,敬请大家多多关注。
从目前的测试情况来看,各大公有云厂商的公有云主机技术已经普遍成熟,基本上可以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业务应用需求。但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光有平台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可以将业务应用自如的在云、边、端不同平台上进行部署的系统。
以前的设想是采用Linux来完成这个任务,但是从我们上次公有云迁移情况来看,即便是在相对成熟的公有云平台上,由于不同公有云平台的兼容性问题,实现一次完整业务迁移,都是一件大费周折的事情。
正可谓说得时候可以风轻云淡,干的时候其实满头大汗。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我们上期的微博视频http://t.cn/A6UgEmKy?m=4540765009356952&u=1934707833)
如果企业业务需要同时部署在多个不同的公有云上呢?那难度可能会再成倍数的提升,如果还需要再部署到边缘计算节点上呢?可能我们的CIO乐乐同学就会再也乐不起来了。
于是开始向乐乐还有我们的书葆同学安利Docker,终于成功的将他们带到沟里去了。
所以,今年公有云评测主要项目,就是在不同公有云平台上进行Docker业务应用部署测试。
而企业业务要想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不但需要在公有云平台上进行部署,还需要把业务部署到离应用更近的边缘节点中去。
于是在今年的测试中,至顶懂云帝不但在公有云上搭建了Docker应用测试平台,还购买了一个小工控机,并同样尝试在上面部署Docker应用。想不到这一下就掉到了坑里。
自己挖的坑只能自己慢慢填,下面就和大家介绍一下在Docker边缘计算部署中,我们都遇到了哪些个坑,又是怎么慢慢爬上来的。
先介绍一下我们的边缘计算设备——工控计算机。
这是在某宝淘到的一个四个网口工控机,一个很小的小盒子,CPU的计算能力也不强,是比较老的Intel J1900。但好在是一个真四核的家伙,以前用这种小东西做过流量控制,用着一直感觉不错,适用性很强,既可以当PC又可以当软路由,甚至还可以当简单的网络测试仪表,而且体积小巧,没有任何运动组件,适于在环境安静、空间狭小或比较杂乱的地方使用。
于是这次Docker边缘计算测试就选择它了。Docker的平台要是在这个小东西上也能跑起来,那么部署到其它平台上也就更能得心应手了。
下面就让我和乐乐一起讲一下我们是如何在这个小东西上挖坑、填坑的。
Docker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最早是打算在上面安装一个ESXI的虚拟系统,然后再往上装Linux,但是没想到居然不支持!始终不能在SSD硬盘上进行安装。
没有办法只能变通一下,先安装了一个Windows,安装完成之后,上面的有线和无线网卡等硬件全都可以认出来,也可以再安装VMware的虚机。
但这时乐乐同学就开始提意见了,这个小盒子本身计算能力就不强,还要在上面加上Windows、VMware、Linux最后才是docker,套这么多层壳,就算把Docker装上,这还能用吗!
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干脆直接装Linux,于是就又掉到驱动程序这个坑里面去了。
现在云平台上用的最多的Linux操作系统是Ubuntu和Centos,谁知道安装上后都出现了一个问题,有线网卡驱动不上。
原来是因为我为了想得到更好一点的数据包转发性能,选择的是一款Intel82583v的网卡,这个网卡芯片太老,这些Linux的驱动程序都不支持!
正在这个时候想起了国内新推出的统信UOS,咱们也得支持一下国产嘛,实际上也就是死马当成活马医了。没想到的是居然还真把这几个老网口的驱动给认出来了!看来这回国产操作系统还真是可以一用了!
于是接下来就由乐乐同学出马,开始装Docker了。
Docker的安装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顺利,除了我对UOS并不熟悉,在安装过程中,把有用没用的服务都给装上了,给乐乐造成一些麻烦,需要再一一把那些没用的服务给停掉之外,其它还都比较顺利。看来这就是专业和业余的本质区别吧。
最后要吐槽一下这个小工控机的性能问题。
在去年的公有云应用性能测试中,即便我们选择的是性能比较低的2核4G公有云主机,各大公有云平台上的AB应用处理性能也基本都在每秒80次应用请求响应左右。
2019Apache AB应用性能响应
可这个小工控是4核8G的配置,AB应用响应能力最高也只能达到每秒49次应用请求响应。比较令人失望。
这是因为Docker的应用处理能力不足,还是工控机本身的计算能力低下,需要再做进一步对比分析。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GSMA发布了《运营商实践:AI大模型赋能垂直行业标杆案例集》。报告涵盖了政务、客服、工业、医疗教育、文旅、城市治理等多个领域的案例研究,同时为进一步扩大跨行业应用提供了实践指导。
许多首席信息官向同行学习更多的人工智能知识,但只有少数人认为其他首席信息官比他们懂得更多。这个问题也许只有自我教育才能解决。
中国的机器人在海外之所以卖得这么好,除了质量过硬外,也与智能机器人能切实降本增效有关系。傅盛称,海外由于人工成本较贵,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