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置好无线存储模式之后,多个手机将可以自由地访问iBIG Stor无线移动硬盘。
iBIG OS App的首页显示了基本的状态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右上角的蓝底“已连接”字样,这表明当前App所在设备与iBIG Stor移动硬盘处在同一个局域网(不管是在iBIG Stor无线路由器的外网还是内网)。当不处于同一个局域网时,例如,使用移动网络连接家里的iBIG Stor时,“已连接”将被“远程访问”字样代替。
远程访问方式提供了随时随地访问iBIG Stor无线移动硬盘的能力,其实这时仍然叫做无线移动硬盘可能已经不太合适,iBIG Stor官方称之为“个人云”,非常贴切,这个个人云也带来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如上图所示。
在iBIG Stor的发布会上,笔者曾经以为它是一个无线NAS,如上图所示,Windows PC是可以通过类似SMB的方式访问iBIG Stor无线移动硬盘,但有一个问题存在:无法映射网络驱动器,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意为之,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方式下存在较多的问题,暂时地,iBIG Stor无法称为Wireless NAS。
iBIG OS App中下载文件到手机,头顶的速率显示为4.1MiB/s
在前面的连接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iBIG Stor无线移动硬盘只支持20MHz、Short GI的2.4GHz,802.11n无线规格,单空间流配置,也就是速率上限为72Mbps(精确地说是72.2Mbps),刨去各种开销,实际上传输速率测试结果大约是峰值4.8MiB/s左右,上图的4.1MiB/s是一个比较适中的数字。
支持迅雷远程下载,但目前在移动端无法很好地进行应用,这是迅雷的问题:缺乏对应的App
iBIG Stor还集成了迅雷的远程下载能力,上图的迅雷远程下载页面很有趣地揭示了iBIG Stor无线移动硬盘的CPU架构:32bit的Little Endian MIPS。根据资料,iBIG Stor采用的SoC是江波龙的DM6291A,内置的32bit MIPS处理器频率为1GHz,尚不清楚是否多核配置,但想来不是。iBIG Stor搭配256MiB的内存(或许叫“运存”更容易了解一些?)和4GiB的NAND存储(用来存放一个Linux系统)。除了支持迅雷远程下载之外,iBIG Stor还支持与几个公有云存储进行同步,包括:天翼云、和彩云、DropBox、Google Drive、OneDrive,暂时没有百度云,这个列表未来扩张的可能性非常高。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CoreWeave发布AI对象存储服务,采用本地对象传输加速器(LOTA)技术,可在全球范围内高速传输对象数据,无出口费用或请求交易分层费用。该技术通过智能代理在每个GPU节点上加速数据传输,提供高达每GPU 7 GBps的吞吐量,可扩展至数十万个GPU。服务采用三层自动定价模式,为客户的AI工作负载降低超过75%的存储成本。
IDEA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开发了ToG-3智能推理系统,通过多智能体协作和双重进化机制,让AI能像人类专家团队一样动态思考和学习。该系统在复杂推理任务上表现优异,能用较小模型达到卓越性能,为AI技术的普及应用开辟了新路径,在教育、医疗、商业决策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谷歌DeepMind与核聚变初创公司CFS合作,运用先进AI模型帮助管理和改进即将发布的Sparc反应堆。DeepMind开发了名为Torax的专用软件来模拟等离子体,结合强化学习等AI技术寻找最佳核聚变控制方式。核聚变被视为清洁能源的圣杯,可提供几乎无限的零碳排放能源。谷歌已投资CFS并承诺购买其200兆瓦电力。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提出SPARK框架,创新性地让AI模型在学习推理的同时学会自我评判,通过回收训练数据建立策略与奖励的协同进化机制。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推理、奖励评判和通用能力上分别提升9.7%、12.1%和1.5%,且训练成本仅为传统方法的一半,展现出强大的泛化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