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置好无线存储模式之后,多个手机将可以自由地访问iBIG Stor无线移动硬盘。
iBIG OS App的首页显示了基本的状态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右上角的蓝底“已连接”字样,这表明当前App所在设备与iBIG Stor移动硬盘处在同一个局域网(不管是在iBIG Stor无线路由器的外网还是内网)。当不处于同一个局域网时,例如,使用移动网络连接家里的iBIG Stor时,“已连接”将被“远程访问”字样代替。
远程访问方式提供了随时随地访问iBIG Stor无线移动硬盘的能力,其实这时仍然叫做无线移动硬盘可能已经不太合适,iBIG Stor官方称之为“个人云”,非常贴切,这个个人云也带来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如上图所示。
在iBIG Stor的发布会上,笔者曾经以为它是一个无线NAS,如上图所示,Windows PC是可以通过类似SMB的方式访问iBIG Stor无线移动硬盘,但有一个问题存在:无法映射网络驱动器,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意为之,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方式下存在较多的问题,暂时地,iBIG Stor无法称为Wireless NAS。
iBIG OS App中下载文件到手机,头顶的速率显示为4.1MiB/s
在前面的连接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iBIG Stor无线移动硬盘只支持20MHz、Short GI的2.4GHz,802.11n无线规格,单空间流配置,也就是速率上限为72Mbps(精确地说是72.2Mbps),刨去各种开销,实际上传输速率测试结果大约是峰值4.8MiB/s左右,上图的4.1MiB/s是一个比较适中的数字。
支持迅雷远程下载,但目前在移动端无法很好地进行应用,这是迅雷的问题:缺乏对应的App
iBIG Stor还集成了迅雷的远程下载能力,上图的迅雷远程下载页面很有趣地揭示了iBIG Stor无线移动硬盘的CPU架构:32bit的Little Endian MIPS。根据资料,iBIG Stor采用的SoC是江波龙的DM6291A,内置的32bit MIPS处理器频率为1GHz,尚不清楚是否多核配置,但想来不是。iBIG Stor搭配256MiB的内存(或许叫“运存”更容易了解一些?)和4GiB的NAND存储(用来存放一个Linux系统)。除了支持迅雷远程下载之外,iBIG Stor还支持与几个公有云存储进行同步,包括:天翼云、和彩云、DropBox、Google Drive、OneDrive,暂时没有百度云,这个列表未来扩张的可能性非常高。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西部数据首席产品与工程官Ahmed Shihab表示,公司HAMR技术进展顺利,OptiNAND能提供容量优势。HAMR技术物理原理已突破,正进行制造工艺优化。相比希捷10盘片技术,西数11盘片设计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可更快推向市场。OptiNAND结合UltraSMR算法可实现更高单盘容量。公司采取保守策略,注重可靠性,客户已完成相关软件认证。硬盘在数据经济中仍是基础,在视频监控等写密集型应用中具备成本和耐久性优势。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SPIRAL框架,通过让AI与自己对弈零和游戏来提升推理能力。实验显示,仅训练AI玩简单扑克游戏就能让其数学推理能力提升8.6%,通用推理提升8.4%,且无需任何数学题目作为训练材料。研究发现游戏中的三种推理模式能成功转移到数学解题中,为AI训练提供了新思路。
一旦人工智能达到通用智能(AGI)或超级智能(ASI)水平,人类将无法逆转回传统AI。AGI与人类智力相当,ASI则超越人类智慧。由于人类会对此类AI产生依赖,且AGI/ASI具备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全球禁令、内置终止开关或控制措施都难以有效阻止。AI末日论者担心existential风险,而AI加速主义者认为将解决人类问题。唯一可能的逆转机会是AGI/ASI主动选择关闭自己以拯救人类。
同济大学团队开发的GIGA-ToF技术通过融合多帧图像的"图结构"信息,创新性地解决了3D相机噪声问题。该技术利用图像间的不变几何关系,结合深度学习和数学优化方法,在合成数据集上实现37.9%的精度提升,并在真实设备上展现出色泛化能力,为机器人、AR和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更可靠的3D视觉解决方案。